错!
超市售食用油的主要成分是脂肪酸,通常探讨食用油特性都是由脂肪酸种类和含量来看。
脂肪酸分为饱和脂肪酸、单不饱和脂肪酸(油酸)及多不饱和脂肪酸(亚油酸、α-亚麻酸)。
食用油都含有这三类脂肪酸,不同的是含量不同。比如橄榄油、茶油等含油酸的含量较高,而豆油、葵花油、玉米油等的亚油酸含量丰富,亚麻油、核桃油等的α-亚麻酸含量高。
对人体健康而言,每类脂肪酸都需摄入,而又不可过量。
比如:亚油酸被称为为“必需脂肪酸”,因为人体内无法自行合成,必须藉由外界食物与油脂来摄取,亚油酸的缺乏症状包括影响儿童正常发育和皮肤产生病变,价格便宜实惠的豆油亚油酸含量就很丰富。
又比如:油酸是一种单不饱和脂肪酸,可以降低坏胆固醇也能增加好胆固醇,可以对心血管提供保护。
植物油中,茶油、橄榄油的油酸含量最高,但被誉为“东方橄榄油”的菜油,尤其是“双低菜籽油”油酸含量最高可达60%左右,和一些品种的橄榄油不相上下,价格也更亲民,是普通人也消费得起的养生油。
影响食用油价格的主要因素是原料来源,原料来源越少,价格就越高。
如橄榄油、亚麻油等,来源较少,平均市售价格就比较高,而全世界产量最多的大豆,制成大豆油价格就较便宜。
另外,加工方式也会影响食用油价格,因为出油率和制油成本存在差异。
即便是价格较高的橄榄油,不同加工方式例如: 冷榨或精炼,市售的价格也有所不同,冷榨工艺在生产、加工、储存等各方面要求都更高,对原料橄榄果的要求也高;最终的成品油价格也就更高。
此外,人为的市场营销也会影响价格。
一段时间内,由于名人示范效应及厂商的广告功势,社会上兴起对某类油的追捧,高溢价中包含了人们对潮流的追逐、对社会身份的认同,高溢价并不完全来源于该油品的健康属性。
所以,一些人认为“便宜的油对健康没那么好”,是个错误的观念。
没有一种油能完美地满足人体对各类脂肪酸的需求,所以提倡油要换着吃,根据烹饪方式、身体条件,合理均衡搭配高价油、低价油,才能吃出健康。